2020年,晋江市立足区域位置、人口规模、就医习惯等市情实际,规划建设以晋江市医院、晋江市中医院、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等3家市级医疗中心为牵头医院的3个医共体,全力构建“3+4+5+X”的医疗卫生资源格局,打造“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规划引领
完善功能定位
晋江市以3家市直医疗卫生机构为市级医疗中心,以市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第三医院、卫生监督所等4家机构为公共卫生专业技术服务核心,以市医院晋南分院(晋南)、陈埭中心卫生院(晋东)、中西医结合医院(晋北)、东石中心卫生院(晋西)、华侨医院(晋中)等5家机构为医疗次中心,辐射带动周边若干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分布均衡、结构相对合理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圈。
牵头医院发挥在医共体建设和医疗服务供给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提供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急危重症抢救和疑难杂症向上转诊服务,接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承担城乡常住居民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双向转诊服务任务,发挥“治小病、管慢病、转大病”的功能。
通过改革医共体设置方式和运行机制,强化市卫生健康局统筹协调功能,探索功能定位明确、协同良性发展的医共体运作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格局,深化落实医共体行政、人力、财务、医疗质量、药械、医防融合、信息和医保服务八个“一体化管理”。
完善架构
实现分级诊疗
晋江市依托医共体总院完善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的功能定位,完善医共体内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总院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和疑难杂症上转,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发挥“治小病、管慢病、转大病”功能,卫生所(站)解决头疼脑热问题。建立医共体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行基层首诊负责制,总院为基层预留20%左右的专家号和床位资源,并通过开设医生工作室、共建联合病房等形式下沉总院优质医疗资源。统一医共体内慢性病药品目录,解决基层用药问题。
医共体总院根据本医共体建设的网格化布局,采取“分片包干”方式让专科医生与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起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增进群众对医生的信任感,推动建立良性稳定的医患关系。
科学筹划
服务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晋江市自2020年开始实行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支付以来,实施了一系列举措。
一是科学核定打包总额。按照“总额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原则,采取按区域、按人头、分年龄段打包支付的方式,合理确定3家医共体医保打包基金总额。二是强化绩效考核应用。制定医保打包考核方案,以医共体建设和医改医保重要指标为主要考核内容,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3个医共体通过医保打包、统一结算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实现“八个一体化”管理,引导参保人员在基层首诊、县域内就诊,减少不必要的转外行为。三是规范结余资金使用。2021年泉州市出台文件进一步加强县域医共体医保打包基金的使用管理,允许医保打包支付结余资金提取适当比例用于医共体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项目。
自启动医共体建设以来,晋江市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的100%,达到推荐标准的60%。(蔡婉浈)
省政府及省直单位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健委
各设区市卫健委
直属单位
其他卫生单位
省政府及省直单位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健委
各设区市卫健委
直属单位
其他卫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