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博体育网址欢迎您!

发挥医改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三明市卫健委 发布时间 : 2022-11-21 09:4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明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坚持市、县、乡、村统筹推进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改革。在此过程中,我们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方便群众看病、减轻就医负担,群众“少生病、晚得病、不得大病”,不断提升群众改革获得感、就医安全感、健康幸福感。 

  一、实行重心下沉,方便群众看病一是重心下沉更深入。在资源下沉上,定期组织总医院医务科(部)、护理部等,定期下乡加强医疗护理质量、院感、病案质量等质控检查,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在人才下沉上,建立医师定期驻乡驻村制度,医生到基层服务的时间和成效与收入挂钩,同时,还将基层门(急)诊疗量占比、医生下乡巡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指标作为医生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有效调动医生下基层坐诊积极性。同时,严格执行编制备案制管理办法,赋予总医院(医共体)用人自主权,统筹使用核定的编制总数(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有序提高编制使用率,促进县、乡、村卫生人才双向流动,让百姓家门口的好医生越来越多。在病种下沉上,合理确定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诊疗病种目录,实行向基层倾斜的病种工分浮动政策,下派医生门诊诊查费按下级机构标准收取,差额部分由医保基金全额补足,引导群众到基层就医,老百姓在家门口不多花钱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上下联动更紧密建立分级诊疗信息系统,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10家总医院均建成了消毒供应、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诊断、病理检验、远程会诊等六大医疗服务技术平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二级以上医院的服务,一级医院报销标准。2021年,全市累计开展双向转诊8.2万例,各总医院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心电诊断19.32万人次、临床检验诊断15.15万人次、医学影像诊断8.1万人次、远程会诊3.03万人次,逐步实现检验、影像资源共享、结果互认。同时,还避免医院盲目扩张床位、重复购置设备,据统计,全市仅县级以上医院“十三五”学科建设所需的MRI(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就节约政府资金1.2亿元。三是基层网底更扎实。推进乡镇卫生院在行政村设立卫生所,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充分发挥基层“健康守门人”作用。截至目前,全市所有1253家一体化村卫生所均开通医保报销,方便百姓在家门口就医。此外,城市社区设置卫生服务站,采取“公办托管、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城市社区设立站点,主要承担基本公共卫生、社区家庭签约、社区巡回医疗和护理保健服务、承接下转需长期照护的老年人服务等。 

  二、规范医疗行为,减轻就医负担。一是规范用药行为。严格控制“大处方”,控制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师处方权,明确普通门诊一次处方的限量,防止医生为拿回扣而开“大处方”“只开贵、不开对”。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每月必须将抗菌药物用药量前10名的品规及其开具医生在院务公开栏公布,对连续三个月排名在前三名的抗菌药物给予暂停使用处理,并约谈责任医生。严格抗生素使用与输液管理,从2014年起,我市确定了53种无需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改革前2011年的18.37%提高到2021年的41.81%;药品耗材占比从改革前的60.08%下降到2021年的32.26%。二是规范诊疗行为。以诊疗规范指南为依托,以实施临床路径为手段,组织修订了206个临床路径模版,并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2021年全市二级、三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率分别达58.41%、64.66%,临床路径管理质量逐年提高;同时,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配备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病种治疗、护理等各环节的实时监控,提升医疗护理质量。同时,严格控制大检查,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不低于70%,三级医院不低于75%,三级医院全年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控制在5.5%以内,二级医院控制在3.5%以内。三是规范绩效分配。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实现目标年薪全员覆盖,并实行同工同酬,突破人事编制与聘用的界限。将原来医生收入与科室收入挂钩改变为按工作量(数量和质量)分配,院内人员年薪以工分制计算,即年薪计算由基础工分、工作量工分和奖惩工分三个部分组成,彻底打破了人员工资与科室创收挂钩的分配模式,有效遏制医生“开发病人”“制造病人”的创收冲动。规范工资总额分配比例为:医生、护士和行政后勤团队分别占工资总额50%、40%和10%;规范医生、护士和行政后勤人员的最高年薪之间比例;规范年薪酬发放在医院内公示制度,党委书记院长年薪在市级媒体公示。这些政策体现了薪酬向医技人员和一线人员倾斜,并以公开透明形式,取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和认可,提高了医务人员社会地位,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改革以来,全市公立医院人员经费占医疗费用的比重由2012年的30.52%提高到2021年的48.06%;在岗职工平均年薪由5.45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12.95万元。 

  三、突出公共卫生,加强疾病管理。一是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依托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实行和完善预约服务,积极稳妥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工作,有效提升档案利用率和居民获得感。根据省第三方调查满意度显示,普通人群和重点人群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综合满意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较上一年度有较大提高。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等多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省级监测中排名第一。二是打好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攻坚战。以Ⅱ型糖尿病、高血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防治为突破口,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医院(医联体)”一体化规范化管理模式,推行慢性病患者“分级、分类、分标、分片”“积分制”管理。制定出台允许城乡居民参保患者同时登记高血压、糖尿病两种门诊特殊病种,向确诊的6类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及后遗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免费提供限定的39种基本药物。据统计,累计免费送药213.32万人次、3346.09万元。三是落实基层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工作部署和业务培训,及时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达部署全国、全省、全市疫情防控专题会精神,严格落实《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诊患者指引》、《村卫生室人员接诊十须知》等文件,压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四早”责任,规范阳性感染者处置流程。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建立发热诊室验收机制,全市8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建成发热诊室,实现预检分诊发热哨点全覆盖,夯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基础。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力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有序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深入机场、车站、高速路口及各类集中隔离点落实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兜住基层防控“网底”。截至目前,全市16名国内输入确诊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16名境外输入确诊患者、15名境外输入复阳患者和3例进口物品核酸检测阳性事件得到快速有效处置,均没有发生关联本地病例。(三明市卫健委)  

附件下载: